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七

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

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五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如佛所說。眾生佛性。猶如虛空。

云何名為。如虛空耶。

善男子。虛空之性。非過去。非未來。非現在。佛性亦爾。

善男子。虛空非過去。

何以故。無現在故。

法若現在。可說過去。以無現在故。無過去。

亦無現在。

何以故。無未來故。

法若未來。可說現在。以無未來故。無現在。

亦無未來。

何以故。無現在過去故。

若有現在過去。則有未來。以無現在過去故。則無未來。以是義故。虛空之性。非三世攝。

善男子。以虛空無故。無有三世。不以有故。無三世也。如虛空花。非是有故。無有三世。虛空亦爾。非是有故。無有三世。

善男子。無物者。即是虛空。佛性亦爾。

善男子。虛空無故。非三世攝。佛性常故。非三世攝。

善男子。如來已得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有佛性。一切佛法。常無變易。以是義故。無有三世。猶如虛空。

善男子。虛空無故。非內非外。佛性常故。非內非外。故說佛性。猶如虛空。

善男子。如世間中。無罣礙處。名為虛空。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。於一切佛法。無有罣礙。故言佛性。猶如虛空。以是因緣。我說佛性。猶如虛空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如來。佛性。涅槃。非三世攝。而名為有。虛空亦非。三世所攝。何故不得。名為有耶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為非涅槃。名為涅槃。為非如來。名為如來。為非佛性。名為佛性。

云何名為。非涅槃耶。

所謂。一切煩惱。有為之法。為破如是。有為煩惱。是名涅槃。

非如來者。謂一闡提。至辟支佛。為破如是。一闡提等。至辟支佛。是名如來。

非佛性者。所謂一切。牆壁瓦石。無情之物。離如是等。無情之物。是名佛性。

善男子。一切世間。無非虛空。對於虛空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世間亦無。非四大對。而猶得名。四大是有。虛空無對。何故不得。名之為有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若言涅槃。非三世攝。虛空亦爾者。是義不然。

何以故。涅槃是有。可見可證。是色。足跡。章句。是有。是相。是緣。是歸依處。寂靜光明。安隱彼岸。是故得名。非三世攝。

虛空之性。無如是法。是故名無。若有離。於如是等法。更有法者。應三世攝。虛空若同。是有法者。不得非是。三世所攝。

善男子。如世人說。虛空名為。無色。無對。不可覩見。若無色。無對。不可見者。即心數法。虛空若同。心數法者。不得不是。三世所攝。若三世攝。即是四陰。是故。離四陰已。無有虛空。

復次。善男子。諸外道言。

夫虛空者。即是光明。

若是光明。即是色法。虛空若爾。是色法者。即是無常。是無常故。三世所攝。云何外道。說非三世。若三世攝。則非虛空。亦可說言。虛空是常。

善男子。復有人言。

虛空者。即是住處。

若有住處。即是色法。而一切處。皆是無常。三世所攝。虛空亦常。非三世攝。若說處者。知無虛空。

復有說言。

虛空者。即是次第。

若是次第。即是數法。若是可數。即三世攝。若三世攝。云何言常。

善男子。若復說言。

夫虛空者。不離三法。

一者。空。二者。實。三者。空實。

若言空是。當知虛空。是無常法。

何以故。實處無故。

若言實是。當知虛空。亦是無常。

何以故。空處無故。若空實是。當知虛空。亦是無常。

何以故。二處無故。

是故虛空。名之為無。

善男子。如說虛空。是可作法。如說去樹。去舍。而作虛空。平作虛空。覆於虛空。上於虛空。畫虛空色。如大海水。是故虛空。是可作法。一切作法。皆是無常。猶如瓦瓶。虛空若爾。應是無常。

善男子。世間人說。一切法中。無罣礙處。名虛空者。是無礙處。於一切法所。為具足有。為分有耶。若具足有。當知餘處。則無虛空。若分有者。則是彼此。可數之法。若是可數。當知無常。

善男子。若有人說。虛空無礙。與有并合。

又復說言。

虛空在物。如器中果。

二俱不然。

何以故。若言并合。則有三種。

一。異業合。如飛鳥集樹。二。共業合。如兩羊相觸。三。已合共合。如二雙指。合在一處。

若言異業共合。異則有二。

一。是物業。二。虛空業。

若空業合物。空則無常。若物業合空。物則不遍。如其不遍。是亦無常。若言虛空是常。其性不動。與動物合者。是義不然。

何以故。虛空若常。物亦應常。物若無常。空亦無常。

若言虛空亦常。無常。無有是處。若共業合。是義不然。

何以故。虛空名遍。若與業合。業亦應遍。若是遍者。應一切遍。若一切遍。應一切合。不應說有。合與不合。

若言已合共合。如二雙指合。是義不然。

何以故。先無有合。後方合故。先無後有。是無常法。

是故不得。說言虛空。已合共合。如世間法。先無後有。是物無常。虛空若爾。亦應無常。

若言虛空在物。如器中果。是義不然。

何以故。如是虛空。先無器時。在何處住。若有住處。虛空則多。如其多者。云何言常。言一。言遍。若使虛空。離空有住。有物亦應。離虛空住。是故當知。無有虛空。

善男子。若有說言。指住之處。名為虛空。當知虛空。是無常法。

何以故。指有四方。若有四方。當知虛空。亦有四方。一切常法。都無方所。以有方故。虛空無常。若是無常。不離五陰。要離五陰。是無所有。

善男子。有法若從。因緣住者。當知是法。名為無常。

善男子。譬如一切。眾生樹木。因地而住。地無常故。因地之物。次第無常。

善男子。如地因水。水無常故。地亦無常。

如水因風。風無常故。水亦無常。

風依虛空。虛空無常故。風亦無常。

若無常者。云何說言。虛空是常。遍一切處。虛空無故。非是過去。未來現在。亦如兔角。是無物故。非是過去。未來現在。是故我說。佛性常故。非三世攝。虛空無故。非三世攝。

善男子。我終不與。世間共諍。

何以故。世智說有。我亦說有。世智說無。我亦說無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菩薩摩訶薩。具足幾法。不與世諍。不為世法。之所沾污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具足十法。不與世諍。不為世法。之所沾污。

何等為十。

一者。信心。二者。有戒。三者。親近善友。四者。內善思惟。五者。具足精進。六者。具足正念。七者。具足智慧。八者。具足正語。九者。樂於正法。十者。憐愍眾生。

善男子。菩薩具足。如是十法。不與世諍。不為世法。之所沾污。如優鉢羅花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如佛所說。世智說有。我亦說有。世智說無。我亦說無。

何等名為。世智有無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世智若說。色是無常。苦。空。無我。乃至識。亦如是。

善男子。是名世間。智者說有。我亦說有。

善男子。世間智者。說色無有。常樂我淨。受想行識。亦復如是。

善男子。是名世間。智者說無。我亦說無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世間智者。即佛菩薩。一切聖人。若諸聖人。色是無常。苦。空。無我。云何如來。說佛色身。常恒無變。世間智者。所說無法。云何如來。說言是有。如來世尊。作如是說。云何復言。不與世諍。不為世法。之所沾污。

如來已離。三種顛倒。所謂。想倒。心倒。見倒。應說佛色。實是無常。今乃說常。云何得名。遠離顛倒。不與世諍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凡夫之色。從煩惱生。是故智說。色是無常。苦空無我。如來色者。遠離煩惱。是故說是。常恒無變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云何為色。從煩惱生。

善男子。煩惱三種。所謂。欲漏。有漏。無明漏。智者應當。觀是三漏。所有罪過。

所以者何。知罪過已。則能遠離。

譬如醫師。先診病脈。知病所在。然後授藥。

善男子。如人將盲。至蕀林中。捨之而還。盲人於後。甚難得出。設得出者。身體壞盡。

世間凡夫。亦復如是。不能知見。三漏過患。則隨逐行。如其見者。則能遠離。知罪過已。雖受果報。果報輕微。

善男子。有四種人。

一。作業時重。受報時輕。二。作業時輕。受報時重。三作業時重。受報俱重。四。作業時輕。受報俱輕。

善男子。若人能觀。煩惱罪過。是人作業。受果俱輕。

善男子。有智之人。作如是念。

我應遠離。如是等漏。又復不應。作如是等。鄙惡之事。

何以故。我今未得。脫於地獄。餓鬼畜生。人天報故。我若修道。當因是力。破壞諸苦。

是人觀已。貪欲瞋恚。愚癡微弱。既見貪欲。瞋癡輕已。其心歡喜。

復作是念。

我今如是。皆由修道。因緣力故。令我得離。不善之法。親近善法。是故現在。得見正道。應當勤加。而修習之。

是人因是。勤修道力。遠離無量。諸惡煩惱。及離地獄。餓鬼畜生。人天果報。

是故我於。契經中說。

當觀一切。有漏煩惱。及有漏因。

何以故。有智之人。若但觀漏。不觀漏因。則不能斷。諸煩惱也。

何以故。智者觀漏。從是因生。我今斷因。漏則不生。

善男子。如彼醫師。先斷病因。病則不生。智者先斷。煩惱因者。亦復如是。有智之人。先當觀因。次觀果報。知從善因。生於善果。知從惡因。生於惡果。觀果報已。遠離惡因。觀果報已。復當次觀。煩惱輕重。觀輕重已。先離重者。既離重已。輕者自去。

善男子。智者若知煩惱。煩惱因。煩惱果報。煩惱輕重。是人爾時。精勤修道。不息不悔。親近善友。至心聽法。為滅如是。諸煩惱故。

善男子。譬如病者。自知病輕。必可除差。雖得苦藥。服之不悔。有智之人。亦復如是。勤修聖道。歡喜不愁。不息不悔。

善男子。若人能知煩惱。煩惱因。煩惱果報。煩惱輕重。為除煩惱故。勤修聖道。是人不從煩惱生。色受想行識。亦復如是。

若不能知煩惱。煩惱因。煩惱果報。煩惱輕重。不勤修道。是人則從煩惱生。色受想行識。亦復如是。

善男子。知煩惱。煩惱因。煩惱果報。煩惱輕重。為斷煩惱。修行道者。即是如來。以是因緣。如來色常。乃至識常。

善男子。不知煩惱。煩惱因。煩惱果報。煩惱輕重。不能修道。即是凡夫。是故凡夫。色是無常。受想行識。悉是無常。

善男子。世間智者。一切聖人。菩薩諸佛。說是二義。我亦如是。說是二義。是故我說。不與世間。智者共諍。不為世法。之所沾污。

迦葉菩薩。復白佛言。

世尊。如佛所說。三有漏者。云何名為。欲漏。有漏。無明漏耶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欲漏者。內惡覺觀。因於外緣。生於欲漏。

是故我昔。在王舍城。告阿難言。

阿難。汝今受此女人。所說偈頌。是偈乃是。過去諸佛。之所宣說。

是故一切。內惡覺觀。外諸因緣。名之為欲。是名欲漏。

有漏者。色無色界。內諸惡法。外諸因緣。除欲界中。外諸因緣。內諸覺觀。是名有漏。

無明漏者。不能了知。我及我所。不別內外。名無明漏。

善男子。無明即是。一切諸漏根本。

何以故。一切眾生。無明因緣。於陰入界。憶想作相。名為眾生。是名想倒。心倒。見倒。以是因緣。生一切漏。

是故我於。十二部經。說無明者。即是貪因。瞋因。癡因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如來昔於。十二部經說言。不善思惟因緣。生於貪欲瞋癡。今何因緣。乃說無明。

善男子。如是二法。互為因果。互相增長。不善思惟。生於無明。無明因緣。生不善思惟。

善男子。其能生長。諸煩惱者。皆悉名為。煩惱因緣。親近如是。煩惱因緣。名為無明。不善思惟。如子生芽。子是近因。四大遠因。煩惱亦爾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如佛所說。無明即漏。云何復言。因無明故。生於諸漏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如我所說。無明漏者。是內無明。因於無明。生諸漏者。是內外因。若說無明漏。是名內倒。不識無常。苦。空。無我。若說一切。煩惱因緣。是名不知。外我我所。若說無明漏。是名無始無終。從無明生。陰入界等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如佛所說。有智之人。知於漏因。云何名為。知於漏因。

善男子。智者當觀。何因緣故。生是煩惱。造作何行。生此煩惱。於何時中。生此煩惱。共誰住時。生此煩惱。何處止住。生此煩惱。觀何事已。生於煩惱。受誰房舍。臥具飲食。衣服湯藥。而生煩惱。

何因緣故。轉下作中。轉中作上。下業作中。中業作上。

菩薩摩訶薩。作是觀時。則得遠離。生漏因緣。如是觀時。未生煩惱。遮令不生。已生煩惱。便得除滅。

是故我於。契經中說。

智者當觀生煩惱因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眾生一身。云何能起。種種煩惱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如一器中。有種種子。得水雨已。各各自生。眾生亦爾。器雖是一。愛因緣故。而能生長。種種煩惱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智者云何。觀於果報。

善男子。智者當觀。諸漏因緣。能生地獄。餓鬼畜生。是漏因緣。得人天身。即是無常。苦。空。無我。是身器中。得三種苦。三種無常。是漏因緣。能令眾生。作五逆罪。受諸惡報。能斷善根。犯四重禁。誹謗三寶。智者當觀。我既受得。如是之身。不應生起。如是煩惱。受諸惡果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有無漏果。復言智者。斷諸果報。無漏果報。在斷中不。諸得道人。有無漏果。如其智者。求無漏果。云何佛說。一切智者。應斷果報。若其斷者。今諸聖人。云何得有。

善男子。如來或時。因中說果。果中說因。如世間人。說泥即是瓶。縷即是衣。是名因中說果。果中說因者。牛即水草。人即是食。我亦如是。因中說果。

先於經中。作是說言。

我從心身。至梵天邊。

是名因中說果。果中說因。此六入者。名過去業。是名果中說因。

善男子。一切聖人。真實無有。無漏果報。一切聖人。修道果報。更不生漏。是故名為。無漏果報。

善男子。有智之人。如是觀時。即得永滅。煩惱果報。

善男子。智者觀已。為斷如是。煩惱果報。修習聖道。聖道者即空。無相願。修是道已。能滅一切。煩惱果報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一切眾生。皆從煩惱。而得果報。

言煩惱者。所謂惡也。從惡煩惱。所生煩惱。亦名為惡。

如是煩惱。則有二種。

一。因。二。果。

因惡故。果惡。果惡故。子惡。如絍婆果。其子苦故。花果莖葉。一切皆苦。猶如毒樹。其子毒故。果亦是毒。因亦眾生。果亦眾生。因亦煩惱。果亦煩惱。煩惱因果。即是眾生。眾生即是。煩惱因果。

若從是義。云何如來。先喻雪山。亦有毒草。微妙藥王。若言煩惱。即是眾生。眾生即是煩惱。云何而言。眾生身中。有妙藥王。

佛言。

善哉善哉。善男子。無量眾生。咸同此疑。汝今能為。啟請求解。我亦能斷。諦聽諦聽。善思念之。今當為汝。分別解說。

善男子。雪山喻者。即是眾生。言毒草者。即是煩惱。妙藥王者。即淨梵行。

善男子。若有眾生。能修如是。清淨梵行。是名身中。有妙藥王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云何眾生。有清淨梵行。

善男子。猶如世間。從子生果。是果有能。與子作因。有不能者。有能作者。是名果子。若不能作。唯得名果。不得名子。

一切眾生。亦復如是。皆有二種。

一者。有煩惱果。是煩惱因。二者。有煩惱果。非煩惱因。

是煩惱果。非煩惱因。是則名為。清淨梵行。

善男子。眾生觀受。知是一切。漏之近因。所謂內外漏。受因緣故。不能斷絕。一切諸漏。亦不能出。三界牢獄。眾生因受。著我我所。生於心倒。想倒。見倒。是故眾生。先當觀受。如是受者。為一切愛。而作近因。是故智者。欲斷愛者。當先觀受。

善男子。一切眾生。十二因緣。所作善惡。皆因受時。

是故我為。阿難說言。

阿難。一切眾生。所作善惡。皆是受時。

是故智者。先當觀受。既觀受已。復當更觀。如是受者。何因緣生。若因緣生。如是因緣。復從何生。若無因生。無因何故。不生無受。

復觀是受。不因自在天生。不因士夫生。不因微塵生。非時節生。不因想生。不因性生。不從自生。不從他生。非自他生。非無因生。是受皆從。緣合而生。

因緣者。即是愛也。是和合中。非有受。非無受。是故我當。斷是和合。斷和合故。則不生受。

善男子。智者既觀因已。次觀果報。眾生因受。受於地獄。餓鬼畜生。乃至三界。無量苦惱。受因緣故。受無常樂。受因緣故。斷於善根。受因緣故。獲得解脫。作是觀時。不作受因。

云何名為。不作受因。

謂分別受。

何等受。能作愛因。何等愛。能作受因。

善男子。眾生若能。如是深觀。愛因受因。則便能斷。我及我所。

善男子。若人能作。如是等觀。則應分別。愛之與受。在何處滅。即見愛受。有少滅處。當知亦應。有畢竟滅。

爾時即於。解脫生信。生信心已。是解脫處。何由而得。知從八正。即便修習。

云何名為。八正道耶。

是道觀受。有三種相。

一者。苦。二者。樂。三者。不苦不樂。

如是三種。俱能增長。身之與心。

何因緣故。能增長耶。

觸因緣也。

是觸三種。

一者。無明觸。二者。明觸。三者。非明無明觸。

言明觸者。即八正道。其餘二觸。增長身心。及三種受。是故我應。斷二種觸因緣。觸斷故。不生三受。

善男子。如是受者。亦名為因。亦名為果。智者當觀。亦因亦果。

云何為因。

因受生愛。名之為因。

云何名果。

因觸生故。名之為果。

是故此受。亦因亦果。智者如是。觀是受已。次復觀愛。受果報故。名之為愛。

智者觀愛。復有二種。

一者。雜食。二者。無食。

雜食愛者。因生老病死。一切諸有。無食愛者。斷生老病死。一切諸有。貪無漏道。

智者復當。作如是念。

我若生是。雜食之愛。則不能斷。生老病死。我今雖貪。無漏之道。不斷受因。則不能得。無漏道果。是故應當。先斷是觸。觸既斷已。受則自滅。受既滅已。愛亦隨滅。

是名八正道。

善男子。若有眾生。能如是觀。雖有毒身。其中亦有。微妙藥王。如雪山中。雖有毒草。亦有妙藥。

善男子。如是眾生。雖從煩惱。而得果報。而是果報。更不復為。煩惱作因。是即名為。清淨梵行。

復次。善男子。智者當觀。受愛二事。何因緣生。知因想生。

何以故。眾生見色。亦不生貪。及觀受時。亦不生貪。若於色中。生顛倒想。謂色即是。常樂我淨。受是常恒。無有變易。因是倒想。生貪恚癡。是故智者。應當觀想。

云何觀想。

當作是念。

一切眾生。未得正道。皆有倒想。

云何倒想。

於非常中。生於常想。於非樂中。生於樂想。於非淨中。生於淨想。於空法中。生於我想。於非男女。大小。晝夜。歲月。衣服。房舍。臥具。生於男女。至臥具想。

是想三種。

一者。小。二者。大。三者。無邊。

小因緣故。生於小想。大因緣故。生於大想。無量緣故。生無量想。

復有小想。謂未入定。

復有大想。謂已入定。

復有無量想。謂十一切入。

復有小想。所謂欲界。一切想等。

復有大想。所謂色界。一切想等。

復有無量想。謂無色界。一切想等。

三想滅故。受則自滅。想受滅故。名為解脫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滅一切法。名為解脫。如來云何。說想受滅。名解脫耶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如來或時。因眾生說。聞者解法。或時因法。說於眾生。聞者亦解。說於眾生。

云何名為。因眾生說。聞者解法。

如我先為。大迦葉說。

迦葉。眾生滅時。善法則滅。

是名因眾生說。聞者解法。

云何因法。說於眾生。

聞者亦解。說於眾生。

如我先為。阿難說言。

我亦不說。親近一切法。亦復不說。不親近一切法。

若法近已。善法衰羸。不善熾盛。如是法者。不應親近。

若法近已。不善衰滅。善法增長。如是法者。是應親近。

是名因法。說於眾生。聞者亦解。說於眾生。

善男子。如來雖說。想受二滅。則已總說。一切可斷。智者既觀。如是想已。次觀想因。是無量想。因何而生。知因觸生。

是觸二種。

一者。因煩惱觸。二者。因解脫觸。

因無明生。名煩惱觸。因明生者。名解脫觸。因煩惱觸。生於倒想。因解脫觸。生不倒想。觀想因已。次觀果報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若以因此。煩惱之想。生於倒想。一切聖人。實有倒想。而無煩惱。是義云何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云何聖人。而有倒想。

迦葉菩薩言。

世尊。一切聖人。牛作牛想。亦說是牛。馬作馬想。亦說是馬。男女大小。舍宅車乘。去來亦爾。是名倒想。

善男子。一切凡夫。有二種想。

一者。世流布想。二者。著想。

一切聖人。唯有世流布想。無有著想。一切凡夫。惡覺觀故。於世流布。生於著想。一切聖人。善覺觀故。於世流布。不生著想。是故凡夫。名為倒想。聖人雖知。不名倒想。智者如是。觀想因已。次觀果報。是惡想果。在於地獄。餓鬼畜生。人天中受。如我因斷。惡覺觀故。無明觸斷。是故想斷。因想斷故。果報亦斷。智者為斷。如是想因。修八正道。

善男子。若有能作。如是等觀。則得名為。清淨梵行。

善男子。是名眾生。毒身之中。有妙藥王。如雪山中。雖有毒草。亦有妙藥。

復次。善男子。智者觀欲。欲者即是。色聲香味觸。

善男子。即是如來。因中說果。從此五事。生於欲耳。實非欲也。

善男子。愚癡之人。貪求受之。於是色中。生顛倒想。乃至觸中。亦生倒想。倒想因緣。便生於受。

是故世間。說因倒想。生十種想。欲因緣故。在於世間。受惡果報。以惡加於。父母沙門。婆羅門等。所不應作。而故作之。不惜身命。

是故。智者觀是。惡想因緣。故生欲心。智者如是。觀欲因已。次觀果報。是欲多有。諸惡果報。所謂。地獄。餓鬼。畜生。人中。天上。是名觀果報。

若是惡想。得除滅者。終不生於。此欲心也。無欲心故。不受惡受。無惡受故。則無惡果。是故我應。先斷惡想。斷惡想已。如是等法。自然而滅。是故智者。為滅惡想。修八正道。是則名為。清淨梵行。是名眾生。毒身之中。有妙藥王。如雪山中。雖有毒草。亦有妙藥。

復次。善男子。智者如是。觀是欲已。次當觀業。

何以故。有智之人。當作是念。受想觸欲。即是煩惱。

是煩惱者。能作生業。不作受業。如是煩惱。與業共行。則有二種。

一。作生業。二。作受業。

是故智者。當觀於業。是業三種。謂身口意。

善男子。身口二業。亦名為業。亦名業果。意唯名業。不名為果。以業因故。則名為業。

善男子。身口二業。名為外業。意業名內。是三種業。共煩惱行故。作二種業。

一者。生業。二者。受業。

善男子。正業者。即意業也。期業者。謂身口業。先發故名意業。從意業生。名身口業。是故意業。得名為正。

智者觀業已。次觀業因。業因者。即無明觸。因無明觸。眾生求有。求有因緣。即是愛也。愛因緣故。造作三種。身口意業。

善男子。智者如是。觀業因已。次觀果報。果報有四。

一者。黑黑果報。二者。白白果報。三者。雜雜果報。四者。不黑不白。不黑不白果報。

黑黑果報者。作業時垢。果報亦垢。

白白果報者。作業時淨。果報亦淨。

雜雜果報者。作業時雜。果報亦雜。

不白不黑。不白不黑果報者。名無漏業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先說無漏。無有果報。今云何言。不白不黑果報耶。

佛言。

善男子。是義有二。

一者。亦果亦報。二者。唯果非報。

黑黑果報。亦名為果。亦名為報。黑因生故。得名為果。能作因故。復名為報。淨雜亦爾。無漏果者。因有漏生。故名為果。不作他因。不名為報。是故名果。不名為報。

迦葉菩薩。白佛言。

世尊。是無漏業。非是黑法。何因緣故。不名為白。

善男子。無有報故。不名為白。對治黑故。故名為白。我今乃說。受果報者。名之為白。是無漏業。不受報故。不名為白。名為寂靜。

如是業者。有定受報處。如十惡法。定在地獄。餓鬼畜生。十善之業。定在人天。十不善法。有上中下。上因緣故。受地獄身。中因緣故。受畜生身。下因緣故。受餓鬼身。

人業十善。復有四種。

一者。下。二者。中。三者。上。四者。上上。

下因緣故。生欝單越。中因緣故。生弗婆提。上因緣故。生瞿陀尼。上上因緣。生閻浮提。

有智之人。作是觀已。即作是念。

我當云何。斷是果報。

復作是念。

是業因緣。無明觸生。我若斷除。無明與觸。如是業果。則滅不生。

是故智者。為斷無明。觸因緣故。修八正道。是則名為。清淨梵行。

善男子。是名眾生。毒身之中。有妙藥王。如雪山中。雖有毒草。亦有妙藥。

復次。善男子。智者觀業。觀煩惱已。次觀是二。所得果報。是二果報。即是苦也。既知是苦。則能捨離。一切受生。智者復觀。煩惱因緣。生於煩惱。業因緣故。亦生煩惱。煩惱因緣。復生於業。業因緣生苦。苦因緣故。生於煩惱。煩惱因緣生有。有因緣生苦。有因緣生有。有因緣生業。業因緣生煩惱。煩惱因緣生苦。苦因緣生苦。

善男子。智者若能。作如是觀。當知是人。能觀業苦。

何以故。如上所觀。即是生死。十二因緣。若人能觀。如是生死。十二因緣。當知是人。不造新業。能壞故業。

善男子。有智之人。觀地獄苦。觀一地獄。乃至一百三十六所。一一地獄。有種種苦。皆是煩惱。業因緣生。觀地獄已。次觀餓鬼。畜生等苦。作是觀已。復觀人天。所有諸苦。如是眾苦。皆從煩惱。業因緣生。

善男子。天上雖無。大苦惱事。然其身體。柔軟細滑。見五相時。極受大苦。如地獄苦。等無差別。

善男子。智者深觀。三界諸苦。皆從煩惱。業因緣生。

善男子。譬如坏器。即易破壞。眾生受身。亦復如是。既受身已。是眾苦器。

譬如大樹。花果繁茂。眾鳥能壞。如多乾草。小火能焚。眾生受身。為苦所壞。亦復如是。

善男子。智者若能。觀苦八種。如聖行中。當知是人。能斷眾苦。

善男子。智者深觀。是八苦已。次觀苦因。苦因者。即愛無明。

是愛無明。則有二種。

一者。求身。二者。求財。

求身求財。二俱是苦。是故當知。愛無明者。即是苦因。

善男子。是愛無明。則有二種。

一者。內。二者。外。

內能作業。外能增長。又復內能作業。外作業果。斷內愛已。業則得斷。斷外愛已。果則得斷。內愛能生。未來世苦。外愛能生。現在世苦。智者觀愛。即是苦因。既觀因已。次觀果報。苦果報者。即是取也。愛果名取。是取因緣。即內外愛。則有愛苦。

善男子。智者當觀。愛因緣取。取因緣愛。若我能斷。愛取二事。則不造業。受於眾苦。是故智者。為斷愛苦。修八正道。

善男子。若有人能。如是觀者。是則名為。清淨梵行。是名眾生。毒身之中。有妙藥王。如雪山中。雖有毒草。亦有妙藥。

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七


古文 古Cổ 文Văn
AAA      
  Quyển: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
Flag Coun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