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
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。
明法品第十八
爾時精進慧菩薩。白法慧菩薩言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初發求一切智心。成就如是。無量功德。具大莊嚴。昇一切智乘。入菩薩正位。捨諸世間法。得佛出世法。去來現在。諸佛攝受。決定至於。無上菩提。究竟之處。彼諸菩薩。於佛教中。云何修習。令諸如來。皆生歡喜。入諸菩薩。所住之處。一切大行。皆得清淨。所有大願。悉使滿足。獲諸菩薩。廣大之藏。隨所應化。常為說法。而恒不捨。波羅蜜行。所念眾生。咸令得度。紹三寶種。使不斷絕。善根方便。皆悉不虛。
佛子。彼諸菩薩。以何方便。能令此法。當得圓滿。願垂哀愍。為我宣說。此諸大會。靡不樂聞。
復次。如諸菩薩摩訶薩。常勤修習。滅除一切。無明黑暗。降伏魔怨。制諸外道。永滌一切。煩惱心垢。悉能成就。一切善根。永出一切。惡趣諸難。淨治一切。大智境界。成就一切。菩薩諸地。諸波羅蜜。總持三昧。六通三明。四無所畏。清淨功德。莊嚴一切。諸佛國土。及諸相好。身語心行。成就滿足。善知一切。諸佛如來。力無所畏。不共佛法。一切智智。所行境界。
為欲成熟。一切眾生。隨其心樂。而取佛土。隨根隨時。如應說法。種種無量。廣大佛事。及餘無量。諸功德法。諸行諸道。及諸境界。皆悉圓滿。疾與如來。功德平等。於諸如來。應。正等覺。百千阿僧祇劫。修菩薩行時。所集法藏。悉能守護。開示演說。諸魔外道。無能沮壞。攝持正法。無有窮盡。
於一切世界。演說法時。天王。龍王。夜叉王。乾闥婆王。阿脩羅王。迦樓羅王。緊那羅王。摩睺羅伽王。人王。梵王。如來法王。皆悉守護。一切世間。恭敬供養。同灌其頂。常為諸佛。之所護念。一切菩薩。亦皆愛敬。得善根力。增長白法。開演如來。甚深法藏。攝持正法。以自莊嚴。一切菩薩。所行次第。願皆演說。
爾時精進慧菩薩。欲重宣其義。而說頌言。
大名稱者善能演。
菩薩所成功德法。
深入無邊廣大行。
具足清淨無師智。
若有菩薩初發心。
成就福德智慧乘。
入離生位超世間。
普獲正等菩提法。
彼復云何佛教中。
堅固勤修轉增勝。
令諸如來悉歡喜。
佛所住地速當入。
所行清淨願皆滿。
及得廣大智慧藏。
常能說法度眾生。
而心無依無所著。
菩薩一切波羅蜜。
悉善修行無缺減。
所念眾生咸救度。
常持佛種使不絕。
所作堅固不唐捐。
一切功成得出離。
如諸勝者所修行。
彼清淨道願宣說。
永破一切無明暗。
降伏眾魔及外道。
所有垢穢悉滌除。
得近如來大智慧。
永離惡趣諸險難。
淨治大智殊勝境。
獲妙道力隣上尊。
一切功德皆成就。
證得如來最勝智。
住於無量諸國土。
隨眾生心而說法。
及作廣大諸佛事。
云何而得諸妙道。
開演如來正法藏。
常能受持諸佛法。
無能超勝無與等。
云何無畏如師子。
所行清淨如滿月。
云何修習佛功德。
猶如蓮華不著水。
爾時法慧菩薩。告精進慧菩薩言。
善哉。佛子。汝今為欲。多所饒益。多所安樂。多所惠利。哀愍世間。諸天及人。問於如是。菩薩所修。清淨之行。
佛子。汝住實法。發大精進。增長不退。已得解脫。能作是問。同於如來。諦聽諦聽。善思念之。我今承佛。威神之力。為汝於中。說其少分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已發一切智心。應離癡暗。精勤守護。無令放逸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十種法。名不放逸。何者為十。
一者。護持眾戒。二者。遠離愚癡。淨菩提心。三者。心樂質直。離諸諂誑。四者。勤修善根。無有退轉。五者。恒善思惟。自所發心。六者。不樂親近。在家出家。一切凡夫。七者。修諸善業。而不願求。世間果報。八者。永離二乘。行菩薩道。九者。樂修眾善。令不斷絕。十者。恒善觀察。自相續力。
佛子。若諸菩薩。行此十法。是則名為。住不放逸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不放逸。得十種清淨。何者為十。
一者。如說而行。二者。念智成就。三者。住於深定。不沈不舉。四者。樂求佛法。無有懈息。五者。隨所聞法。如理觀察。具足出生。巧妙智慧。六者。入深禪定。得佛神通。七者。其心平等。無有高下。八者。於諸眾生。上中下類。心無障礙。猶如大地。等作利益。九者。若見眾生。乃至一發。菩提之心。尊重承事。猶如和尚。十者。於授戒和尚。及阿闍梨。一切菩薩。諸善知識。法師之所。常生尊重。承事供養。
佛子。是名菩薩。住不放逸。十種清淨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不放逸。發大精進。起於正念。生勝欲樂。所行不息。於一切法。心無依處。於甚深法。能勤修習。入無諍門。增廣大心。佛法無邊。能順了知。令諸如來。皆悉歡喜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復有十法。能令一切。諸佛歡喜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精進不退。二者。不惜身命。三者。於諸利養。無有希求。四者。知一切法。皆如虛空。五者。善能觀察。普入法界。六者。知諸法印。心無倚著。七者。常發大願。八者。成就清淨。忍智光明。九者。觀自善法。心無增減。十者。依無作門。修諸淨行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住十種法。能令一切。如來歡喜。
佛子。復有十法。能令一切。諸佛歡喜。何者為十。
所謂。安住不放逸。安住無生忍。安住大慈。安住大悲。安住滿足。諸波羅蜜。安住諸行。安住大願。安住巧方便。安住勇猛力。安住智慧。觀一切法。皆無所住。猶如虛空。
佛子。若諸菩薩。住此十法。能令一切。諸佛歡喜。
佛子。有十種法。令諸菩薩。速入諸地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善巧圓滿。福智二行。二者。能大莊嚴。波羅蜜道。三者。智慧明達。不隨他語。四者。承事善友。恒不捨離。五者。常行精進。無有懈怠。六者。善能安住。如來神力。七者。修諸善根。不生疲倦。八者。深心利智。以大乘法。而自莊嚴。九者。於地地法門。心無所住。十者。與三世佛。善根方便。同一體性。
佛子。此十種法。令諸菩薩。速入諸地。
復次。佛子。諸菩薩初住地時。應善觀察。隨其所有。一切法門。隨其所有。甚深智慧。隨所修因。隨所得果。隨其境界。隨其力用。隨其示現。隨其分別。隨其所得。悉善觀察。知一切法。皆是自心。而無所著。如是知已。入菩薩地。能善安住。
佛子。彼諸菩薩。作是思惟。
我等宜應。速入諸地。
何以故。我等若於。地地中住。成就如是。廣大功德。具功德已。漸入佛地。住佛地已。能作無邊。廣大佛事。是故宜應。常勤修習。無有休息。無有疲厭。以大功德。而自莊嚴。入菩薩地。
佛子。有十種法。令諸菩薩。所行清淨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悉捨資財。滿眾生意。二者。持戒清淨。無所毀犯。三者。柔和忍辱。無有窮盡。四者。勤修諸行。永不退轉。五者。以正念力。心無迷亂。六者。分別了知。無量諸法。七者。修一切行。而無所著。八者。其心不動。猶如山王。九者。廣度眾生。猶如橋梁。十者。知一切眾生。與諸如來。同一體性。
佛子。是為十法。令諸菩薩。所行清淨。
菩薩既得。行清淨已。復獲十種增勝法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他方諸佛。皆悉護念。二者。善根增勝。超諸等列。三者。善能領受。佛加持力。四者。常得善人。為所依怙。五者。安住精進。恒不放逸。六者。知一切法。平等無異。七者。心恒安住。無上大悲。八者。如實觀法。出生妙慧。九者。能善修行。巧妙方便。十者。能知如來。方便之力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十種增勝法。
佛子。菩薩有十種清淨願。何等為十。
一願。成熟眾生。無有疲倦。二願。具行眾善。淨諸世界。三願。承事如來。常生尊重。四願。護持正法。不惜軀命。五願。以智觀察。入諸佛土。六願。與諸菩薩。同一體性。七願。入如來門。了一切法。八願。見者生信。無不獲益。九願。神力住世。盡未來劫。十願。具普賢行。淨治一切種智之門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十種清淨願。
佛子。菩薩住十種法。令諸大願。皆得圓滿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心無疲厭。二者。具大莊嚴。三者。念諸菩薩。殊勝願力。四者。聞諸佛土。悉願往生。五者。深心長久。盡未來劫。六者。願悉成就。一切眾生。七者。住一切劫。不以為勞。八者。受一切苦。不生厭離。九者。於一切樂。心無貪著。十者。常勤守護。無上法門。
佛子。菩薩滿足。如是願時。即得十種無盡藏。何等為十。
所謂。普見諸佛無盡藏。總持不忘無盡藏。決了諸法無盡藏。大悲救護無盡藏。種種三昧無盡藏。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。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。報得神通無盡藏。住無量劫無盡藏。入無邊世界無盡藏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十無盡藏。
菩薩得是。十種藏已。福德具足。智慧清淨。於諸眾生。隨其所應。而為說法。
佛子。菩薩云何。於諸眾生。隨其所應。而為說法。所謂。知其所作。知其因緣。知其心行。知其欲樂。
貪欲多者。為說不淨。瞋恚多者。為說大慈。愚癡多者。教勤觀察。三毒等者。為說成就勝智法門。樂生死者。為說三苦。若著處所。說處空寂。心懈怠者。說大精進。懷我慢者。說法平等。多諂誑者。為說菩薩。其心質直。樂寂靜者。廣為說法。令其成就。
菩薩如是。隨其所應。而為說法。為說法時。文相連屬。義無舛謬。觀法先後。以智分別。是非審定。不違法印。次第建立。無邊行門。令諸眾生。斷一切疑。善知諸根。入如來教。證真實際。知法平等。斷諸法愛。除一切執。常念諸佛。心無暫捨。了知音聲。體性平等。於諸言說。心無所著。巧說譬諭。無相違反。悉令得悟。一切諸佛。隨應普現。平等智身。
菩薩如是。為諸眾生。而演說法。則自修習。增長義利。不捨諸度。具足莊嚴。波羅蜜道。
是時菩薩。為令眾生。心滿足故。內外悉捨。而無所著。是則能淨。檀波羅蜜。具持眾戒。而無所著。永離我慢。是則能淨。尸波羅蜜。
悉能忍受。一切諸惡。於諸眾生。其心平等。無有動搖。譬如大地。能持一切。是則能淨。忍波羅蜜。
普發眾業。常修靡懈。諸有所作。恒不退轉。勇猛勢力。無能制伏。於諸功德。不取不捨。而能滿足。一切智門。是則能淨。精進波羅蜜。
於五欲境。無所貪著。諸次第定。悉能成就。常正思惟。不住不出。而能銷滅。一切煩惱。出生無量。諸三昧門。成就無邊。大神通力。逆順次第。入諸三昧。於一三昧門。入無邊三昧門。悉知一切。三昧境界。與一切三昧。三摩鉢底智印。不相違背。能速入於一。切智地。是則能淨。禪波羅蜜。
於諸佛所。聞法受持。近善知識。承事不倦。常樂聞法。心無厭足。隨所聽受。如理思惟。入真三昧。離諸僻見。善觀諸法。得實相印。了知如來。無功用道。乘普門慧。入於一切智智之門。永得休息。是則能淨。般若波羅蜜。
示現一切。世間作業。教化眾生。而不厭倦。隨其心樂。而為現身。一切所行。皆無染著。或現凡夫。或現聖人。所行之行。或現生死。或現涅槃。善能觀察。一切所作。示現一切。諸莊嚴事。而不貪著。遍入諸趣。度脫眾生。是則能淨。方便波羅蜜。
盡成就一切眾生。盡莊嚴一切世界。盡供養一切諸佛。盡通達無障礙法。盡修行遍法界行。身恒住盡未來劫智。盡知一切心念。盡覺悟流轉還滅。盡示現一切國土。盡證得如來智慧。是則能淨。願波羅蜜。
具深心力。無有雜染故。具深信力。無能摧伏故。具大悲力。不生疲厭故。具大慈力。所行平等故。具總持力。能以方便。持一切義故。具辯才力。令一切眾生。歡喜滿足故。具波羅蜜力。莊嚴大乘故。具大願力。永不斷絕故。具神通力。出生無量故。具加持力。令信解領受故。是則能淨。力波羅蜜。
知貪欲行者。知瞋恚行者。知愚癡行者。知等分行者。知修學地行者。一念中。知無邊眾生行。知無邊眾生心。知一切法真實。知一切如來力。普覺悟法界門。是則能淨。智波羅蜜。
佛子。菩薩如是。清淨諸波羅蜜時。圓滿諸波羅蜜時。不捨諸波羅蜜時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。隨其所念。一切眾生。皆為說法。令增淨業。而得度脫。墮惡道者。教使發心。在難中者。令勤精進。多貪眾生。示無貪法。多瞋眾生。令行平等。著見眾生。為說緣起。欲界眾生。教離欲恚。惡不善法。色界眾生。為其宣說。毘鉢舍那。無色界眾生。為其宣說。微妙智慧。二乘之人。教寂靜行。樂大乘者。為說十力。廣大莊嚴。
如其往昔。初發心時。見無量眾生。墮諸惡道。大師子吼。作如是言。
我當以種種法門。隨其所應。而度脫之。
菩薩具足。如是智慧。廣能度脫。一切眾生。
佛子。菩薩具足。如是智慧。令三寶種。永不斷絕。
所以者何。菩薩摩訶薩。教諸眾生。發菩提心。是故能令。佛種不斷。常為眾生。開闡法藏。是故能令。法種不斷。善持教法。無所乖違。是故能令。僧種不斷。
復次。悉能稱讚。一切大願。是故能令。佛種不斷。分別演說。因緣之門。是故能令。法種不斷。常勤修習。六和敬法。是故能令。僧種不斷。
復次。於眾生田中。下佛種子。是故能令。佛種不斷。護持正法。不惜身命。是故能令。法種不斷。統理大眾。無有疲倦。是故能令。僧種不斷。
復次。於去來今佛。所說之法。所制之戒。皆悉奉持。心不捨離。是故能令。佛法僧種。永不斷絕。
菩薩如是。紹隆三寶。一切所行。無有過失。隨有所作。皆以迴向。一切智門。是故三業。皆無瑕玷。無瑕玷故。所作眾善。所行諸行。教化眾生。隨應說法。乃至一念。無有錯謬。皆與方便。智慧相應。悉以向於。一切智智。無空過者。
菩薩如是。修習善法。念念具足。十種莊嚴。何者為十。
所謂。身莊嚴。隨諸眾生。所應調伏。而為示現故。語莊嚴。斷一切疑。皆令歡喜故。心莊嚴。於一念中。入諸三昧故。佛剎莊嚴。一切清淨。離諸煩惱故。光明莊嚴。放無邊光。普照眾生故。眾會莊嚴。普攝眾會。皆令歡喜故。神通莊嚴。隨眾生心。自在示現故。正教莊嚴。能攝一切。聰慧人故。涅槃地莊嚴。於一處成道。周遍十方。悉無餘故。巧說莊嚴。隨處隨時。隨其根器。為說法故。
菩薩成就。如是莊嚴。於念念中。身語意業。皆無空過。悉以迴向。一切智門。若有眾生。見此菩薩。當知亦復。無空過者。以必當成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若聞名。若供養。若同住。若憶念。若隨出家。若聞說法。若隨喜善根。若遙生欽敬。乃至稱揚。讚歎名字。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佛子。譬如有藥。名為善見。眾生見者。眾毒悉除。菩薩如是。成就此法。眾生若見。諸煩惱毒。皆得除滅。善法增長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此法中。勤加修習。以智慧明。滅諸癡闇。以慈悲力。摧伏魔軍。以大智慧。及福德力。制諸外道。以金剛定。滅除一切。心垢煩惱。以精進力。集諸善根。以淨佛土。諸善根力。遠離一切。惡道諸難。以無所著力。淨智境界。以方便智慧力。出生一切。菩薩諸地。諸波羅蜜。及諸三昧。六通三明。四無所畏。悉令清淨。以一切善法力。成滿一切。諸佛淨土。無邊相好。身語及心。具足莊嚴。以智自在觀察力。知一切如來。力無所畏。不共佛法。悉皆平等。以廣大智慧力。了知一切智智境界。以往昔誓願力。隨所應化。現佛國土。轉大法輪。度脫無量。無邊眾生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勤修此法。次第成就。諸菩薩行。乃至得與。諸佛平等。於無邊世界中。為大法師。護持正法。一切諸佛。之所護念。守護受持。廣大法藏。獲無礙辯。深入法門。於無邊世界。大眾之中。隨類不同。普現其身。色相具足。最勝無比。以無礙辯。巧說深法。其音圓滿。善巧分布故。能令聞者。入於無盡。智慧之門。知諸眾生。心行煩惱。而為說法。所出言音。具足清淨故。一音演暢。能令一切。皆生歡喜。其身端正。有大威力故。處於眾會。無能過者。善知眾心故。能普現身。善巧說法故。音聲無礙。得心自在故。巧說大法。無能沮壞。得無所畏故。心無怯弱。於法自在故。無能過者。於智自在故。無能勝者。般若波羅蜜自在故。所說法相。不相違背。辯才自在故。隨樂說法。相續不斷。陀羅尼自在故。決定開示。諸法實相。辯才自在故。隨所演說。能開種種。譬諭之門。大悲自在故。勤誨眾生。心無懈息。大慈自在故。放光明網。悅可眾心。
菩薩如是。處於高廣。師子之座。演說大法。唯除如來。及勝願智。諸大菩薩。其餘眾生。無能勝者。無見頂者。無映奪者。欲以難問。令其退屈。無有是處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得如是自在力已。假使有不可說世界。量廣大道場。滿中眾生。一一眾生。威德色相。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。菩薩於此。纔現其身。悉能映蔽。如是大眾。以大慈悲。安其怯弱。以深智慧。察其欲樂。以無畏辯。為其說法。能令一切。皆生歡喜。
何以故。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成就無量。智慧輪故。成就無量。巧分別故。成就廣大。正念力故。成就無盡。善巧慧故。成就決了。諸法實相。陀羅尼故。成就無邊際。菩提心故。成就無錯謬。妙辯才故。成就得一切佛加持。深信解故。成就普入。三世諸佛。眾會道場。智慧力故。成就知三世諸佛。同一體性。清淨心故。成就三世。一切如來智。一切菩薩大願智。能作大法師。開闡諸佛。正法藏。及護持故。
爾時法慧菩薩。欲重宣其義。承佛神力。而說頌言。
心住菩提集眾福。
常不放逸植堅慧。
正念其意恒不忘。
十方諸佛皆歡喜。
念欲堅固自勤勵。
於世無依無退怯。
以無諍行入深法。
十方諸佛皆歡喜。
佛歡喜已堅精進。
修行福智助道法。
入於諸地淨眾行。
滿足如來所說願。
如是而修獲妙法。
既得法已施群生。
隨其心樂及根性。
悉順其宜為開演。
菩薩為他演說法。
不捨自己諸度行。
波羅蜜道既已成。
常於有海濟群生。
晝夜勤修無懈倦。
令三寶種不斷絕。
所行一切白淨法。
悉以迴向如來地。
菩薩所修眾善行。
普為成就諸群生。
令其破闇滅煩惱。
降伏魔軍成正覺。
如是修行得佛智。
深入如來正法藏。
為大法師演妙法。
譬如甘露悉霑灑。
慈悲哀愍遍一切。
眾生心行靡不知。
如其所樂為開闡。
無量無邊諸佛法。
進止安徐如象王。
勇猛無畏猶師子。
不動如山智如海。
亦如大雨除眾熱。
時法慧菩薩。說此頌已。如來歡喜。大眾奉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
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。
明法品第十八
爾時精進慧菩薩。白法慧菩薩言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初發求一切智心。成就如是。無量功德。具大莊嚴。昇一切智乘。入菩薩正位。捨諸世間法。得佛出世法。去來現在。諸佛攝受。決定至於。無上菩提。究竟之處。彼諸菩薩。於佛教中。云何修習。令諸如來。皆生歡喜。入諸菩薩。所住之處。一切大行。皆得清淨。所有大願。悉使滿足。獲諸菩薩。廣大之藏。隨所應化。常為說法。而恒不捨。波羅蜜行。所念眾生。咸令得度。紹三寶種。使不斷絕。善根方便。皆悉不虛。
佛子。彼諸菩薩。以何方便。能令此法。當得圓滿。願垂哀愍。為我宣說。此諸大會。靡不樂聞。
復次。如諸菩薩摩訶薩。常勤修習。滅除一切。無明黑暗。降伏魔怨。制諸外道。永滌一切。煩惱心垢。悉能成就。一切善根。永出一切。惡趣諸難。淨治一切。大智境界。成就一切。菩薩諸地。諸波羅蜜。總持三昧。六通三明。四無所畏。清淨功德。莊嚴一切。諸佛國土。及諸相好。身語心行。成就滿足。善知一切。諸佛如來。力無所畏。不共佛法。一切智智。所行境界。
為欲成熟。一切眾生。隨其心樂。而取佛土。隨根隨時。如應說法。種種無量。廣大佛事。及餘無量。諸功德法。諸行諸道。及諸境界。皆悉圓滿。疾與如來。功德平等。於諸如來。應。正等覺。百千阿僧祇劫。修菩薩行時。所集法藏。悉能守護。開示演說。諸魔外道。無能沮壞。攝持正法。無有窮盡。
於一切世界。演說法時。天王。龍王。夜叉王。乾闥婆王。阿脩羅王。迦樓羅王。緊那羅王。摩睺羅伽王。人王。梵王。如來法王。皆悉守護。一切世間。恭敬供養。同灌其頂。常為諸佛。之所護念。一切菩薩。亦皆愛敬。得善根力。增長白法。開演如來。甚深法藏。攝持正法。以自莊嚴。一切菩薩。所行次第。願皆演說。
爾時精進慧菩薩。欲重宣其義。而說頌言。
大名稱者善能演。
菩薩所成功德法。
深入無邊廣大行。
具足清淨無師智。
若有菩薩初發心。
成就福德智慧乘。
入離生位超世間。
普獲正等菩提法。
彼復云何佛教中。
堅固勤修轉增勝。
令諸如來悉歡喜。
佛所住地速當入。
所行清淨願皆滿。
及得廣大智慧藏。
常能說法度眾生。
而心無依無所著。
菩薩一切波羅蜜。
悉善修行無缺減。
所念眾生咸救度。
常持佛種使不絕。
所作堅固不唐捐。
一切功成得出離。
如諸勝者所修行。
彼清淨道願宣說。
永破一切無明暗。
降伏眾魔及外道。
所有垢穢悉滌除。
得近如來大智慧。
永離惡趣諸險難。
淨治大智殊勝境。
獲妙道力隣上尊。
一切功德皆成就。
證得如來最勝智。
住於無量諸國土。
隨眾生心而說法。
及作廣大諸佛事。
云何而得諸妙道。
開演如來正法藏。
常能受持諸佛法。
無能超勝無與等。
云何無畏如師子。
所行清淨如滿月。
云何修習佛功德。
猶如蓮華不著水。
爾時法慧菩薩。告精進慧菩薩言。
善哉。佛子。汝今為欲。多所饒益。多所安樂。多所惠利。哀愍世間。諸天及人。問於如是。菩薩所修。清淨之行。
佛子。汝住實法。發大精進。增長不退。已得解脫。能作是問。同於如來。諦聽諦聽。善思念之。我今承佛。威神之力。為汝於中。說其少分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已發一切智心。應離癡暗。精勤守護。無令放逸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十種法。名不放逸。何者為十。
一者。護持眾戒。二者。遠離愚癡。淨菩提心。三者。心樂質直。離諸諂誑。四者。勤修善根。無有退轉。五者。恒善思惟。自所發心。六者。不樂親近。在家出家。一切凡夫。七者。修諸善業。而不願求。世間果報。八者。永離二乘。行菩薩道。九者。樂修眾善。令不斷絕。十者。恒善觀察。自相續力。
佛子。若諸菩薩。行此十法。是則名為。住不放逸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不放逸。得十種清淨。何者為十。
一者。如說而行。二者。念智成就。三者。住於深定。不沈不舉。四者。樂求佛法。無有懈息。五者。隨所聞法。如理觀察。具足出生。巧妙智慧。六者。入深禪定。得佛神通。七者。其心平等。無有高下。八者。於諸眾生。上中下類。心無障礙。猶如大地。等作利益。九者。若見眾生。乃至一發。菩提之心。尊重承事。猶如和尚。十者。於授戒和尚。及阿闍梨。一切菩薩。諸善知識。法師之所。常生尊重。承事供養。
佛子。是名菩薩。住不放逸。十種清淨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不放逸。發大精進。起於正念。生勝欲樂。所行不息。於一切法。心無依處。於甚深法。能勤修習。入無諍門。增廣大心。佛法無邊。能順了知。令諸如來。皆悉歡喜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復有十法。能令一切。諸佛歡喜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精進不退。二者。不惜身命。三者。於諸利養。無有希求。四者。知一切法。皆如虛空。五者。善能觀察。普入法界。六者。知諸法印。心無倚著。七者。常發大願。八者。成就清淨。忍智光明。九者。觀自善法。心無增減。十者。依無作門。修諸淨行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住十種法。能令一切。如來歡喜。
佛子。復有十法。能令一切。諸佛歡喜。何者為十。
所謂。安住不放逸。安住無生忍。安住大慈。安住大悲。安住滿足。諸波羅蜜。安住諸行。安住大願。安住巧方便。安住勇猛力。安住智慧。觀一切法。皆無所住。猶如虛空。
佛子。若諸菩薩。住此十法。能令一切。諸佛歡喜。
佛子。有十種法。令諸菩薩。速入諸地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善巧圓滿。福智二行。二者。能大莊嚴。波羅蜜道。三者。智慧明達。不隨他語。四者。承事善友。恒不捨離。五者。常行精進。無有懈怠。六者。善能安住。如來神力。七者。修諸善根。不生疲倦。八者。深心利智。以大乘法。而自莊嚴。九者。於地地法門。心無所住。十者。與三世佛。善根方便。同一體性。
佛子。此十種法。令諸菩薩。速入諸地。
復次。佛子。諸菩薩初住地時。應善觀察。隨其所有。一切法門。隨其所有。甚深智慧。隨所修因。隨所得果。隨其境界。隨其力用。隨其示現。隨其分別。隨其所得。悉善觀察。知一切法。皆是自心。而無所著。如是知已。入菩薩地。能善安住。
佛子。彼諸菩薩。作是思惟。
我等宜應。速入諸地。
何以故。我等若於。地地中住。成就如是。廣大功德。具功德已。漸入佛地。住佛地已。能作無邊。廣大佛事。是故宜應。常勤修習。無有休息。無有疲厭。以大功德。而自莊嚴。入菩薩地。
佛子。有十種法。令諸菩薩。所行清淨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悉捨資財。滿眾生意。二者。持戒清淨。無所毀犯。三者。柔和忍辱。無有窮盡。四者。勤修諸行。永不退轉。五者。以正念力。心無迷亂。六者。分別了知。無量諸法。七者。修一切行。而無所著。八者。其心不動。猶如山王。九者。廣度眾生。猶如橋梁。十者。知一切眾生。與諸如來。同一體性。
佛子。是為十法。令諸菩薩。所行清淨。
菩薩既得。行清淨已。復獲十種增勝法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他方諸佛。皆悉護念。二者。善根增勝。超諸等列。三者。善能領受。佛加持力。四者。常得善人。為所依怙。五者。安住精進。恒不放逸。六者。知一切法。平等無異。七者。心恒安住。無上大悲。八者。如實觀法。出生妙慧。九者。能善修行。巧妙方便。十者。能知如來。方便之力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十種增勝法。
佛子。菩薩有十種清淨願。何等為十。
一願。成熟眾生。無有疲倦。二願。具行眾善。淨諸世界。三願。承事如來。常生尊重。四願。護持正法。不惜軀命。五願。以智觀察。入諸佛土。六願。與諸菩薩。同一體性。七願。入如來門。了一切法。八願。見者生信。無不獲益。九願。神力住世。盡未來劫。十願。具普賢行。淨治一切種智之門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十種清淨願。
佛子。菩薩住十種法。令諸大願。皆得圓滿。何等為十。
一者。心無疲厭。二者。具大莊嚴。三者。念諸菩薩。殊勝願力。四者。聞諸佛土。悉願往生。五者。深心長久。盡未來劫。六者。願悉成就。一切眾生。七者。住一切劫。不以為勞。八者。受一切苦。不生厭離。九者。於一切樂。心無貪著。十者。常勤守護。無上法門。
佛子。菩薩滿足。如是願時。即得十種無盡藏。何等為十。
所謂。普見諸佛無盡藏。總持不忘無盡藏。決了諸法無盡藏。大悲救護無盡藏。種種三昧無盡藏。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。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。報得神通無盡藏。住無量劫無盡藏。入無邊世界無盡藏。
佛子。是為菩薩。十無盡藏。
菩薩得是。十種藏已。福德具足。智慧清淨。於諸眾生。隨其所應。而為說法。
佛子。菩薩云何。於諸眾生。隨其所應。而為說法。所謂。知其所作。知其因緣。知其心行。知其欲樂。
貪欲多者。為說不淨。瞋恚多者。為說大慈。愚癡多者。教勤觀察。三毒等者。為說成就勝智法門。樂生死者。為說三苦。若著處所。說處空寂。心懈怠者。說大精進。懷我慢者。說法平等。多諂誑者。為說菩薩。其心質直。樂寂靜者。廣為說法。令其成就。
菩薩如是。隨其所應。而為說法。為說法時。文相連屬。義無舛謬。觀法先後。以智分別。是非審定。不違法印。次第建立。無邊行門。令諸眾生。斷一切疑。善知諸根。入如來教。證真實際。知法平等。斷諸法愛。除一切執。常念諸佛。心無暫捨。了知音聲。體性平等。於諸言說。心無所著。巧說譬諭。無相違反。悉令得悟。一切諸佛。隨應普現。平等智身。
菩薩如是。為諸眾生。而演說法。則自修習。增長義利。不捨諸度。具足莊嚴。波羅蜜道。
是時菩薩。為令眾生。心滿足故。內外悉捨。而無所著。是則能淨。檀波羅蜜。具持眾戒。而無所著。永離我慢。是則能淨。尸波羅蜜。
悉能忍受。一切諸惡。於諸眾生。其心平等。無有動搖。譬如大地。能持一切。是則能淨。忍波羅蜜。
普發眾業。常修靡懈。諸有所作。恒不退轉。勇猛勢力。無能制伏。於諸功德。不取不捨。而能滿足。一切智門。是則能淨。精進波羅蜜。
於五欲境。無所貪著。諸次第定。悉能成就。常正思惟。不住不出。而能銷滅。一切煩惱。出生無量。諸三昧門。成就無邊。大神通力。逆順次第。入諸三昧。於一三昧門。入無邊三昧門。悉知一切。三昧境界。與一切三昧。三摩鉢底智印。不相違背。能速入於一。切智地。是則能淨。禪波羅蜜。
於諸佛所。聞法受持。近善知識。承事不倦。常樂聞法。心無厭足。隨所聽受。如理思惟。入真三昧。離諸僻見。善觀諸法。得實相印。了知如來。無功用道。乘普門慧。入於一切智智之門。永得休息。是則能淨。般若波羅蜜。
示現一切。世間作業。教化眾生。而不厭倦。隨其心樂。而為現身。一切所行。皆無染著。或現凡夫。或現聖人。所行之行。或現生死。或現涅槃。善能觀察。一切所作。示現一切。諸莊嚴事。而不貪著。遍入諸趣。度脫眾生。是則能淨。方便波羅蜜。
盡成就一切眾生。盡莊嚴一切世界。盡供養一切諸佛。盡通達無障礙法。盡修行遍法界行。身恒住盡未來劫智。盡知一切心念。盡覺悟流轉還滅。盡示現一切國土。盡證得如來智慧。是則能淨。願波羅蜜。
具深心力。無有雜染故。具深信力。無能摧伏故。具大悲力。不生疲厭故。具大慈力。所行平等故。具總持力。能以方便。持一切義故。具辯才力。令一切眾生。歡喜滿足故。具波羅蜜力。莊嚴大乘故。具大願力。永不斷絕故。具神通力。出生無量故。具加持力。令信解領受故。是則能淨。力波羅蜜。
知貪欲行者。知瞋恚行者。知愚癡行者。知等分行者。知修學地行者。一念中。知無邊眾生行。知無邊眾生心。知一切法真實。知一切如來力。普覺悟法界門。是則能淨。智波羅蜜。
佛子。菩薩如是。清淨諸波羅蜜時。圓滿諸波羅蜜時。不捨諸波羅蜜時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。隨其所念。一切眾生。皆為說法。令增淨業。而得度脫。墮惡道者。教使發心。在難中者。令勤精進。多貪眾生。示無貪法。多瞋眾生。令行平等。著見眾生。為說緣起。欲界眾生。教離欲恚。惡不善法。色界眾生。為其宣說。毘鉢舍那。無色界眾生。為其宣說。微妙智慧。二乘之人。教寂靜行。樂大乘者。為說十力。廣大莊嚴。
如其往昔。初發心時。見無量眾生。墮諸惡道。大師子吼。作如是言。
我當以種種法門。隨其所應。而度脫之。
菩薩具足。如是智慧。廣能度脫。一切眾生。
佛子。菩薩具足。如是智慧。令三寶種。永不斷絕。
所以者何。菩薩摩訶薩。教諸眾生。發菩提心。是故能令。佛種不斷。常為眾生。開闡法藏。是故能令。法種不斷。善持教法。無所乖違。是故能令。僧種不斷。
復次。悉能稱讚。一切大願。是故能令。佛種不斷。分別演說。因緣之門。是故能令。法種不斷。常勤修習。六和敬法。是故能令。僧種不斷。
復次。於眾生田中。下佛種子。是故能令。佛種不斷。護持正法。不惜身命。是故能令。法種不斷。統理大眾。無有疲倦。是故能令。僧種不斷。
復次。於去來今佛。所說之法。所制之戒。皆悉奉持。心不捨離。是故能令。佛法僧種。永不斷絕。
菩薩如是。紹隆三寶。一切所行。無有過失。隨有所作。皆以迴向。一切智門。是故三業。皆無瑕玷。無瑕玷故。所作眾善。所行諸行。教化眾生。隨應說法。乃至一念。無有錯謬。皆與方便。智慧相應。悉以向於。一切智智。無空過者。
菩薩如是。修習善法。念念具足。十種莊嚴。何者為十。
所謂。身莊嚴。隨諸眾生。所應調伏。而為示現故。語莊嚴。斷一切疑。皆令歡喜故。心莊嚴。於一念中。入諸三昧故。佛剎莊嚴。一切清淨。離諸煩惱故。光明莊嚴。放無邊光。普照眾生故。眾會莊嚴。普攝眾會。皆令歡喜故。神通莊嚴。隨眾生心。自在示現故。正教莊嚴。能攝一切。聰慧人故。涅槃地莊嚴。於一處成道。周遍十方。悉無餘故。巧說莊嚴。隨處隨時。隨其根器。為說法故。
菩薩成就。如是莊嚴。於念念中。身語意業。皆無空過。悉以迴向。一切智門。若有眾生。見此菩薩。當知亦復。無空過者。以必當成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若聞名。若供養。若同住。若憶念。若隨出家。若聞說法。若隨喜善根。若遙生欽敬。乃至稱揚。讚歎名字。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佛子。譬如有藥。名為善見。眾生見者。眾毒悉除。菩薩如是。成就此法。眾生若見。諸煩惱毒。皆得除滅。善法增長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住此法中。勤加修習。以智慧明。滅諸癡闇。以慈悲力。摧伏魔軍。以大智慧。及福德力。制諸外道。以金剛定。滅除一切。心垢煩惱。以精進力。集諸善根。以淨佛土。諸善根力。遠離一切。惡道諸難。以無所著力。淨智境界。以方便智慧力。出生一切。菩薩諸地。諸波羅蜜。及諸三昧。六通三明。四無所畏。悉令清淨。以一切善法力。成滿一切。諸佛淨土。無邊相好。身語及心。具足莊嚴。以智自在觀察力。知一切如來。力無所畏。不共佛法。悉皆平等。以廣大智慧力。了知一切智智境界。以往昔誓願力。隨所應化。現佛國土。轉大法輪。度脫無量。無邊眾生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勤修此法。次第成就。諸菩薩行。乃至得與。諸佛平等。於無邊世界中。為大法師。護持正法。一切諸佛。之所護念。守護受持。廣大法藏。獲無礙辯。深入法門。於無邊世界。大眾之中。隨類不同。普現其身。色相具足。最勝無比。以無礙辯。巧說深法。其音圓滿。善巧分布故。能令聞者。入於無盡。智慧之門。知諸眾生。心行煩惱。而為說法。所出言音。具足清淨故。一音演暢。能令一切。皆生歡喜。其身端正。有大威力故。處於眾會。無能過者。善知眾心故。能普現身。善巧說法故。音聲無礙。得心自在故。巧說大法。無能沮壞。得無所畏故。心無怯弱。於法自在故。無能過者。於智自在故。無能勝者。般若波羅蜜自在故。所說法相。不相違背。辯才自在故。隨樂說法。相續不斷。陀羅尼自在故。決定開示。諸法實相。辯才自在故。隨所演說。能開種種。譬諭之門。大悲自在故。勤誨眾生。心無懈息。大慈自在故。放光明網。悅可眾心。
菩薩如是。處於高廣。師子之座。演說大法。唯除如來。及勝願智。諸大菩薩。其餘眾生。無能勝者。無見頂者。無映奪者。欲以難問。令其退屈。無有是處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得如是自在力已。假使有不可說世界。量廣大道場。滿中眾生。一一眾生。威德色相。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。菩薩於此。纔現其身。悉能映蔽。如是大眾。以大慈悲。安其怯弱。以深智慧。察其欲樂。以無畏辯。為其說法。能令一切。皆生歡喜。
何以故。佛子。菩薩摩訶薩。成就無量。智慧輪故。成就無量。巧分別故。成就廣大。正念力故。成就無盡。善巧慧故。成就決了。諸法實相。陀羅尼故。成就無邊際。菩提心故。成就無錯謬。妙辯才故。成就得一切佛加持。深信解故。成就普入。三世諸佛。眾會道場。智慧力故。成就知三世諸佛。同一體性。清淨心故。成就三世。一切如來智。一切菩薩大願智。能作大法師。開闡諸佛。正法藏。及護持故。
爾時法慧菩薩。欲重宣其義。承佛神力。而說頌言。
心住菩提集眾福。
常不放逸植堅慧。
正念其意恒不忘。
十方諸佛皆歡喜。
念欲堅固自勤勵。
於世無依無退怯。
以無諍行入深法。
十方諸佛皆歡喜。
佛歡喜已堅精進。
修行福智助道法。
入於諸地淨眾行。
滿足如來所說願。
如是而修獲妙法。
既得法已施群生。
隨其心樂及根性。
悉順其宜為開演。
菩薩為他演說法。
不捨自己諸度行。
波羅蜜道既已成。
常於有海濟群生。
晝夜勤修無懈倦。
令三寶種不斷絕。
所行一切白淨法。
悉以迴向如來地。
菩薩所修眾善行。
普為成就諸群生。
令其破闇滅煩惱。
降伏魔軍成正覺。
如是修行得佛智。
深入如來正法藏。
為大法師演妙法。
譬如甘露悉霑灑。
慈悲哀愍遍一切。
眾生心行靡不知。
如其所樂為開闡。
無量無邊諸佛法。
進止安徐如象王。
勇猛無畏猶師子。
不動如山智如海。
亦如大雨除眾熱。
時法慧菩薩。說此頌已。如來歡喜。大眾奉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