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三

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

捔術爭婚品第十三下

爾時太子。報頞誰那。大算師言。

汝等諦聽。其一由旬。微塵多少。漸漸積滿。一阿芻婆。如是更復。一那由他。更復二十億。那由他百千。復六十億百千。復三十二億。復五百千。復一百千。

如是等數。微塵多少。總計足滿。此一由旬。如是次第。展轉而數。由旬大小。

此閻浮提。縱廣正等。七千由旬。

西瞿耶尼。八千由旬。

東弗婆提。九千由旬。

北欝單越。十千由旬。

是一三千大千世界。由旬之數。縱廣如是。次第大小。依此由旬。如是計取。若干百由旬。若干千由旬。若干百千由旬。其一由旬。

復有若干。微塵之數。總計可得。

所以者何。此之計數。過一切數。故名算計。不可數得。不可計知。諸微塵等。三千大千世界之內。所有之者。

時頞誰那。大算計師。及諸釋種。一切宗族。生大歡喜。踊躍無量。遍滿其體。不能自勝。身上唯留。一箇單衣。餘衣悉解。以施太子。

復脫無量。無邊瓔珞。散施太子。而讚歎言。

善哉善哉。太子甚深。快知快解。如是次第。於算計中。太子復勝。所謂書數。智計淵玄。太子無比。

彼等諸釋。而作是言。

我等已知。今此太子。於書算中。最勝無比。其次戎仗。兵法須試。是誰最勝。是誰最勝。

爾時彼諸。釋種宗族。推其姓中。一大臣名。娑呵提婆。置為證察。而白之言。

大德和上。願好用心。觀何童子。武技之中。誰最勝妙。所謂不空。及聞聲等。射遠射剛。挽強牽臂。

爾時戲場。為阿難陀。童子置立。安施鐵鼓。去於射所。二拘盧奢。

以為其表。提婆達多。童子所射。安置鐵鼓。四拘盧奢。

乃至為於。難陀童子。安置鐵鼓。六拘盧奢。

為於大臣。婆私吒氏。摩訶那摩。安置鐵鼓。八拘盧奢。

如是次第。自餘童子。各各相去。隨遠及近。安置射表。

為於悉達太子。安置十拘盧奢。牢剛鐵鼓。以為射表。

時阿難陀。彎弓射彼。二拘盧奢。所置鐵鼓。纔得中及。以外更遠。則不能過。

提婆達多。童子所射。四拘盧奢。安置之鼓。射而即著。更不能過。

摩訶那摩。大臣所射。八拘盧奢。鐵鼓得著。遠不能過。

是諸釋子。各各所立。鐵鼓遠近。悉皆射著。其分已外。不能越過。

爾時次第。至悉達多。太子欲射。有司進上。所奉之弓。太子暫欲以手施張。按弓強弱。拼弦牢靳。其弓及弦。應時碎斷。

悉達太子。即便問言。

此之城內。誰有好弓。堪我牽挽。禁我氣力。

時淨飯王。心懷歡喜。即報言。

有。

太子問言。

大王言有。今在何處。

王報太子。

汝之祖父。名師子頰。彼有一弓。見在天寺。常以香花。而供養之。然其彼弓。一切城內。釋種眷屬。乃至不能。施張彼弓。况復牽挽。

太子語言。

大王速疾。遣取弓來。

是時使人。將彼弓來。既至眾中。先持授於。一切釋種。諸童子輩。所執之者。不能施張。況復欲挽。

其後。次將付與。摩訶摩那大臣。時彼大臣。盡其所有。一切身力。不能施張。彼弓之弦。況復牽挽。然後乃將。奉進太子。

太子執已。安坐不搖。微用少力。不動身體。左手執弓。右手捋弦。以指纔挽。而拼作聲。彼聲遍滿。迦毘羅城。城內所有。一切人民。悉皆恐怖。

各各問言。

此是何聲。

或復有人。從他聞言。

悉達太子。取其祖父。師子頰王。所用之弓。而暫施張。牽挽作聲。為此因緣。淨飯大王。將於無量。無邊諸物。用供太子。

是時太子。施張彼弓。右手執箭。出現如是微妙身力。牽挽彼箭。平胸而射。過阿難陀。及提婆達。乃至大臣。摩訶那摩。三人等鼓。其箭射逮。十拘盧奢。所安置處。皆悉洞過。沒於虛空。

爾時諸天。在於虛空。而說偈言。

如是最勝善地中。
坐於往昔諸佛座。
摩伽陀國人民眾。
今覩利箭善勝弓。

六度成就智慧力。
降伏一切諸怨敵。
天魔煩惱及陰等。
當得常樂我淨因。

不退菩提真實道。
永斷生死苦根栽。
病老憂畏悉蠲除。
證彼涅槃微妙智。

爾時諸天。說是偈已。各將種種。天妙雜花。散太子上。散已忽然。沒身不現。是時太子。所射之箭。天主帝釋。從虛空中。秉執將向。三十三天。至天上已。為此箭故。於彼天中。建立箭節。常以吉日。諸天聚集。以諸香華。供養此箭。乃至於今。諸天猶有。此箭節日。

爾時釋種。諸眷屬等。復作是言。

悉達太子。射技最遠。已勝眾人。今更須試。射䩕之物。是誰能過。

是時彼地。相去不遠。自然而有。多羅樹行。其中或有。諸釋童子。用一箭射。即穿過於。一多羅樹。或有穿過。二多羅樹。或三或四。及過五者。

是時太子。執箭一射。即便穿過。七多羅樹。彼箭穿七。多羅樹已。箭便墮地。碎為百段。

時諸釋種。復更別立。鐵猪之形。其內或有。釋種童子。執箭射一。鐵猪形過。或二三四。及過五者。

太子執箭。一射便穿。七鐵猪過。七猪過已。彼箭入地。至於黃泉。其箭所穿。入地之處。即成一井。於今人民。常稱箭井。

時諸釋族。復更立於。七口鐵甕。滿中盛水。其中或有。釋種童子。熟燒箭鏃。極令猛赤。而用射於。一鐵甕徹。或二或三。止至四五。

太子執彼。燒熱赤箭。一射便過。七鐵水甕。去甕不遠。即有一大。娑羅樹林。其箭過已。悉燒彼林。一時蕩盡。

時諸釋族。復作是言。

射䩕技能。太子已勝。今復試斫。須一下斷。

其中或有。諸釋種子。手執利劒。一下斫一。多羅樹斷。或二或三。乃至四五。

太子之手。執於劒已。一下斫七。多羅樹斷。而彼七根。多羅之樹。雖復被斫。其樹不倒。

彼諸釋種。作如是言。

太子不能。斫一樹徹。

是時色界。淨居諸天。即便化作。大猛威風。吹彼樹倒。

其次難陀。將一束竹。來太子前。其內密置。按摩所用。鐵棒著中。以奉太子。太子見此。一束之竹。不謂其間。有於鐵棒。不用多力。左手執劒。一下釤斷。

譬如壯士。手執利刀。斫一莖竹。或斫一箭。如是如是。太子釤彼。按摩鐵棒。謂言竹束。左手執劒。不用多力。一下斬斫。隨時徹過。

時諸釋種。復作是言。

已試斬斫。太子最勝。今復更須。作諸象技。跳擲上下。誰復為能。

其中復有。諸釋童子。從象鼻前。跳上象背。或有童子。從脚跳上。或有童子。從尾跳上。其跳上時。或手執持。麁大鐵棒。或執鐵輪。或執鐵排。或執戟槊。或執長刀。左執跳上。上已右接。即以擲地。

太子跳時。偝立卻走。脚蹋象牙。上於象頂。左手執持。種種諸器。或棒或輪。或棑或槊。及以長刀。左執右擲。右執左擲。而投於地。諸釋種族。既不能及。

復作是言。

今須馬上。更共相試。

其中或有。釋種童子。手執槊騰。或執箭跳。從於一馬。騎第二馬。槃槊弄刀。或復以箭。射於指環。或有遇中。或不著者。或有釋子。跳過二馬。騎第三馬。乃至射著。及以不著。或跳三馬。跳已即便。騎第四馬。射著不著。或跳四馬。騎第五馬。及著不著。

太子是時。手執於槊。或執弓箭。跳過六馬。騎第七馬。箭射乃至。頭髮毛端。皆悉得著。如是次第。或於車上。示現輕便。或現筋陡。

如是種種。或試音聲。或試歌舞。或試相嘲。或試漫話。戲謔言談。或試染衣。或造珍寶。及真珠等。或畫草葉。和合雜香。博弈摴蒱。圍碁雙六。握槊投壺。擲絕跳坑。種種諸技。皆悉備現。如是技能。所試之者。而一切處。太子皆勝。

時諸釋種。復作是言。

我等今知。悉達太子。一切技能。悉皆精勝。今須相撲。得知誰能。

是時太子。卻坐一面。其諸釋種。一切童子。雙雙而出。各各相撲。如是次第。三十二𤳖。諸童子等。相撲各休。卻住一面。

次阿難陀。忽前著來。對於太子。欲共相撲。太子始欲。手執難陀。太子身力。及威德力。而彼不禁。即便倒地。

其後次至。提婆達多。童子前行。以貢高心。我慢之心。不曾比數。悉達太子。欲共太子捔競威力。欲共太子。一種齊等。挺身起出。巡彼戲場。面向太子。疾走而來。欲撲太子。

爾時太子。不急不緩。安詳用心。右手執持。提婆達多。童子而行。擎舉其身。足不著地。三繞試場。三於空旋。為欲降伏。其貢高故。不生害心。起於慈悲。安徐而撲。臥於地上。使其身體。不損不傷。

太子復言。

咄汝等輩。不假人人。共我相撲。饒汝一切。一時盡來。共我相撲。

爾時彼諸。釋種童子。一切皆起。憍慢之心。並各奔來。走向太子。而欲撲之。是諸童子。各以手觸。彼等以是。太子身力。復威德力。各各不禁。皆悉倒地。

爾時彼釋。一切皆生。奇特之心。

各相謂言。

希有希有。從生已來。不曾學習。今日乃出。於如是等。種種諸技。

時彼場內。所有人民。觀看之者。悉唱呼呼。叫喚之聲。或出種種。諸異音聲。弄珠瓔珞。及衣服等。

於上虛空。無量諸天。同以一音。而說偈言。

十方一切世界中。
所有勇健諸力士。
悉皆力敵如調達。
不及太子聖一毛。

大人威德力無邊。
暫以手觸皆倒地。
聖者威神力廣大。
汝等云何欲比方。

假使不動須彌山。
大小鐵圍甚牢固。
并及十方諸山等。
一觸能碎如微塵。

鐵等強䩕金剛珠。
及以諸餘一切寶。
大智力能末如粉。
况復撲此少力人。

爾時諸天。說此偈已。將種種華。散太子上。於虛空中。隱身不現。如是次第。悉達太子。一切處勝。

時淨飯王。知其太子。所有技能。皆悉勝彼。一切諸人。自眼既見。心復證知。踊躍喜歡。遍滿其體。心意適悅。不能自勝。以尊上心。勅喚白象。瓔珞莊嚴。

辦具悉竟。而作是言。

我息太子。乘此白象。將入城內。

彼大白象。擬太子乘。從城門出。

是時。提婆達多童子。城外而入。見此白象。而問人言。

此象誰許。欲將何處。

其人報言。

欲將出城。擬悉達乘。欲入城內。

時提婆達多。以釋意氣。種姓尊豪。我慢興盛。倚身力強。縱逸放蕩。無諸忌憚。兼復妬嫉。於彼象前。少許地走。便以左手。執於象鼻。右手築額。一下倒地。宛轉三匝。遂即命終。白象臥地。塞彼城門。眾人往來。不通出入。道路填咽。

調達過已。於後又復。有童子至。名曰難陀。相續而來。欲入城內。見此白象。臥在城門。死已大身。塞於道路。諸人民過。不能得行。

即問諸人。

誰作是事。

人輩答言。

此大白象。為於提婆達多所殺。左手執鼻。右手築額。一下倒地。三旋命終。

難陀思惟。

提婆達多童子。試其自身之力。以殺白象。但此象身。極大極麤。污泥城門。妨人出入。

即以右手。執彼象尾。牽取離門。可七步許。

其難陀後。次太子來。欲入城內。見此白象。在於城門。

見已借問。諸行人言。

誰殺是象。

眾人報言。

提婆達多。一築而殺。

太子即言。

提婆達多。此為不善。何故殺也。

太子復問。

誰牽離門。

眾人復言。

難陀童子。以其右手。執彼象尾。而牽離門。至於七步。

太子復言。

善哉難陀。作事善也。

太子思惟。

彼等二人。雖能示現。其自氣力。但此象身。甚大麤壯。於後壞爛。臭熏此城。

作於如是。思惟訖已。左手舉象。以右手承。從於空中。擲置城外。越七重牆。度七重塹。既擲過已。離城可有。一拘盧奢。而象墜地。即成大坑。乃至今者。諸人相傳。詺於此處為。象墮坑。即此是也。

爾時無量。無邊百千。諸眾生等。一時唱言。

希有希有。如是之事。甚大可怪。

各各皆唱。

善哉善哉。大人大士。希有希奇。未曾聞見。

而說偈言。

調達築殺白象已。
難陀七步牽離門。
太子手擎在虛空。
如以土塊擲城外。

爾時大臣。摩訶那摩。見於太子。一切技藝。勝妙智能。最為上首。而作是言。

唯願太子。受我懺悔。我於先時。謂言太子。不解多種。技巧藝能。令我心疑。不嫁女與。我今已知。願受我女。用以為妃。

爾時太子。占良善日。及吉宿時。稱自家資。而辦具度。持大王勢。將大王威。而用迎納。耶輸陀羅。以諸瓔珞。莊嚴其身。又復共於。五百婇女。相隨而往。迎取入宮。共相娛樂。受五欲樂。

是故偈言。

耶輸陀羅大臣女。
名聞蓋國遠近知。
占卜吉日取為妃。
迎將來入宮殿內。

太子共其受慾樂。
歡娛縱逸不知厭。
猶如天主憍尸迦。
共彼舍脂夫人戲。

爾時世尊。得成道已。尊者優陀夷。白佛言。

世尊如來。云何往昔之時。初欲納於。耶輸陀羅。不以其生。大家故取。不以種姓。大故而取。不以富貴。多財故取。不以端正。華色故取。唯出技藝。而取得彼。耶輸陀羅。用以為妃。

是時佛答。優陀夷言。

汝優陀夷。至心善聽。非但今日。耶輸陀羅。我取之時。不以大姓。尊豪故取。乃至不為。端正故取。唯用技藝。而取得之。往昔亦然。

優陀夷言。

世尊。此事云何。願為說之。

爾時佛告。優陀夷言。

我念往昔。過於無量。無邊世時。波羅㮈城。有一工巧。鐵作之師。其有一女。端嚴可喜。身體正等。面目廣平。世所少雙。多人敬愛。

爾時彼國。波羅㮈城。有一長者。其子可喜。端正如前。所說無異。而於一時。其長者子。見彼工巧。鐵師之女。在於樓上。窓內現面。向外觀看。彼長者子。見此女已。即生愛心。彼長者子。私心之中。

記此女已。速往歸家。告其父母。作如是言。

某工巧家。有於一女。我意貪愛。欲取為妻。

彼子父母。報其兒言。

汝今不須。取此工巧。鐵師之女。污辱我門。我當別覓。長者之女。或大臣女。或居士女。與汝為妻。

彼長者子。作如是言。

我永不用。餘人之女。以為我妻。我意唯欲。取此工巧。鐵師之女。我若不得。此女為妻。必自害身。終不用活。

時長者子。父母心愁。畏兒沒命。即喚於彼。工巧鐵師。來至其家。而語之言。

汝所有女。今可嫁與。我子為妻。

工巧鐵師。作如是言。

我今不與。非工巧者。共作婚姻。

其長者子。父母答言。

仁者何用。工巧之人。共作婚為。莫愁汝女。飢寒辛苦。不豐衣食。

鐵師復言。

雖知如是。但我今覓。同類之人。若解工巧。我與彼女。假令無大。資財之具。但取彼有。工巧之技。隨家所辦。我即當與。

時長者子。父母聞彼。如是言已。即語其子。如前所說。

時長者子。既共彼女。心意相當。兼復足解。工巧之事。精心細意。快便作針。即於別時。造作多針。以油脂洗。善好明淨。作一大束。置竹筒中。詣向工巧。鐵師之家。到近巷已。在於道頭。唱此偈頌。以賣其針。

偈言。

不澀滑澤鐵。
光明洗清淨。
巧人所造作。
誰能買此針。

爾時彼家。工巧之女。在於樓上。窓門之內。聞長者子。說偈賣針。

聞已即復。以此偈答。長者子言。

咄哉狂顛人。
汝甚無心意。
忽來鐵師舍。
而唱欲賣針。

時長者子。更復說偈。報彼女言。

可喜端正女。
我實非顛狂。
性是巧智人。
善能造針作。

汝父若知我。
妙解如是事。
必將汝妻我。
兼送無量財。

爾時鐵師。工巧之女。聞長者子。如是語已。速疾而往。其父母前。作如是言。

願耶孃聽。外有一人。如上說偈。

向父母陳。善解造針。高聲唱說。

時彼工巧。鐵師父母。即喚於彼。長者子來。入至家內。而問之言。

善哉童子。汝實善解。造作針乎。

童子報言。

我甚能為。

鐵師復言。

出汝針來。我試觀看。

時長者子。從竹筒裏。拔出一針。示彼鐵師。

此是。汝看。

時彼鐵師。既見針已。作如是言。

善哉童子。汝巧作針。大能穿孔。

時彼童子。語鐵師言。

此針非是。竹筒所出。別更復有。勝於此者。

更出一針。示彼鐵師。鐵師看已。復讚歎言。

大能善穿。

童子復言。

非此為好。更有勝者。

第三別復。更出一針。以示鐵師。

鐵師如前。美言稱讚。

善能善穿。

童子復言。

此亦未精。更有勝者。

第四更出。一針以示。

鐵師看已。復讚歎言。

大能造作。大能鑽孔。

童子復言。

此猶未善。

更出一針。示現鐵師。

看已復言。

善作善穿。

童子復言。

此非巧者。

第六復出。一針以示。

鐵師復言。

此實最勝。最妙善穿。

時長者子。還取彼針。置於手上。一一次第。下著水中。而針悉浮。

時彼鐵師。覩是希有。未曾見事。歡喜踊躍。向長者子。而說偈言。

我未曾聞見。
能造如是針。
今以歡喜心。
嫁女與於汝。

爾時佛告。優陀夷言。

優陀夷。欲知爾時。長者子者。今我身是。

工巧之女。今耶輸陀羅是。

當於爾時。我取於彼。以為妻時。不以大家。不以種姓。乃至不以。端正故取。但以工巧。試驗故得。今亦復然。耶輸陀羅。不以種姓。端正故得。乃至以於。工巧而得。

常飾納妃品第十四上

爾時釋種。所有童子。皆悉端正。殊妙可喜。世間少雙。多為眾人。之所樂見。並皆先通。一切諸技。無有能勝。所謂書畫。算計造印。及聞聲著。諸神射等。一切悉解。捷利巧智。聰明黠慧。彼童子內。其悉達多。最為初首。第二難陀。第三即是。提婆達多。唯除於此。童子三人。餘更無勝。

時迦毗羅城內。有一釋種大臣。姓檀荼氏。名曰波尼。彼臣大富。錢帛豐饒。資財備具。如法而得。不違理求。五穀七珍。積如山岳。二足四足。象馬牛羊。奴婢僕僮。作使受雇。眾事自滿。皆悉充盈。復更別有。無量無邊。金銀琉璃。摩尼真珠。車璩碼瑙。珊瑚虎珀。如是等寶。須者稱心。無所乏少。彼之大臣。家內猶如。毗沙門宮。無有異也。

時彼波尼。有於一女。名瞿多彌。彼女端正。可喜少雙。不短不長。不肥不瘦。不白不黑。不偉不纖。處在幼年。為國內寶。

時淨飯王。聞其化內。有釋大臣。檀荼波尼。有如是女。聞已選擇。良善宿日。即喚國師。諸婆羅門。使向波尼。大臣之家。作如是言。

聞汝有女。名瞿多彌。彼女今可。與我太子。悉達為妃。

其難陀父。復聞大臣。檀荼波尼有女。欲為悉達太子。求娉為妃。

聞已。亦遣使人。語彼檀荼大臣。作如是言。

汝瞿多彌。可與我子。難陀作妻。若不與者。我必損汝。

提婆達多。復聞檀荼波尼。大臣有女。欲為悉達太子。求娉作妃。

彼亦遣使。語檀荼言。

汝瞿多彌。今可媒嫁。與我作妻。若不與我。我當為汝。生於大禍。

爾時檀荼波尼大臣。如是思惟。

此等三人。釋種童子。皆悉端正。可喜無雙。一切技能。並各具足。悉達太子。最為第一。其次難陀。復為第二。提婆達多。即是第三。我唯一女。今若偏與。悉達太子。彼二童子。必當為我。作大怨讐。若與難陀。則為悉達。及以提婆。作於嫌隙。若與提婆達多童子。則為悉達。及以難陀。搆造怨惡。

是時。檀荼波尼大臣。如是不悅。憂惱懷愁。顏色不怡。思惟而坐。

自念。

我今作何方便。

時瞿多彌。見父如是。默然而坐。至其父邊。而作是言。

阿爺今者何故。不樂憂愁而坐。

作是語已。其父報女。瞿多彌言。

汝瞿多彌。莫問此事。非爾所知。

其女第二。復問父言。其父又報。非爾所聞。第三復問。又報如前。

乃至第四。其女重問。

阿爺必定。須語女知。不得藏隱。

爾時。檀荼波尼大臣。以女慇懃。顧問不已。第四乃報。其女是言。

汝瞿多彌。三問於我。汝今諦聽。我當說之。今淨飯王。遣使語我。

知汝有女。名瞿多彌。可嫁與我。太子為妃。

難陀童子。復遣使來。索瞿多彌。持欲作婦。

若不與我。必當損汝。

提婆達多。亦遣使人。索瞿多彌。欲得作婦。

若不與我。要當生禍。

彼三使人。如是索汝。我聞愁悶。作是思惟。

與一太子。則二童子。與我作怨。

是故我今。悵怏不樂。懷愁而坐。

時瞿多彌。語其父言。

阿爺莫愁。我當自作。智慧方便。必使一人。為我作主。事理雖然。阿爺但且。放女寬恣。我當自嫁。

爾時。檀荼波尼大臣。聞瞿多彌。作是言已。即奏王知。

然後乃於。迦毗羅城。四衢道頭。振鈴告白。

一切遠近。從今日後。至第七日。釋種有女。名瞿多彌。當求自嫁。誰欲取者。過六日後。至第七日。當共集聚。

聞此語已。至第七日。五百釋種。諸童子輩。悉達為首。皆悉在於。宮門集聚。

時淨飯王。將諸耆舊。釋種大臣。復有無量。無邊人眾。若男若女。童男童女。並皆集聚。在王宮門。是時悉達。所有左右。自餘童子。所有左右。皆共觀看。瞿多彌女。取誰作夫。

爾時釋氏。女瞿多彌。六日已過。至第七日。於晨朝時。澡浴清淨。將好種種。微妙之香。用塗其身。著於種種。雜色衣服。種種瓔珞。莊嚴其身。復著種種。香華之鬘。多將侍從。左右圍遶。復有乳母。及諸宮監。部領導引。前後遮擁。漸至宮門。安庠而行。入宮門內。

彼諸釋種童子。難陀。提婆達多。最為上首。皆於晨朝。香湯沐浴。以種種香。用塗其身。如前所說。莊嚴之事。唯除悉達。不莊嚴身。服於常服。唯著耳璫。頭上三重。細金華鬘。

時瞿多彌。有一乳母。語瞿多彌。作如是言。

女欲取誰。以為夫主。

其瞿多彌。次第觀看。五百童子。報乳母言。

阿母當知。此諸童子。極大瓔珞。莊嚴其身。猶如婦女。我女人意。情下所見。此相怯弱。非是男兒。大丈夫相。此是婦女。媚惑之飾。男兒不假。莊嚴其身。丈夫相者。自有服飾。悉達太子。自身威光。不以瓔珞。莊嚴其身。非假外物。用為容飾。自有內潤。丈夫之相。是故我心。樂彼悉達。以為我夫。

時瞿多彌。右手執持。須摩那鬘。遍歷大眾。向悉達所。到已立住。將此華鬘。繫悉達頸。

擐已抱項。而作是言。

悉達太子。我今取汝。以為我夫。

悉達答言。

如是如是。如汝所言。

是時悉達。還復將一。須摩那鬘。繫於彼女。瞿多彌頸。作如是語。

我今取汝。用以為妃。汝今應當。作於我妃。

時淨飯王。見於如是。希有之事。心生歡喜。踊躍無量。遍滿其體。不能自勝。

時其眾中。所有人民。或有心中。愛悉達者。彼等一切。高聲唱喚。跳躑躃轉。大叫大呼。大歡大喜。舞弄珠璣。衣冠服飾。自餘諸釋。五百童子。及其左右。彼等眷屬。所圍遶者。面失顏色。慘慘無光。皆悉不歡。低頭赧愧。各懷悵怏。四散而還。

是時悉達。稱意所有。珍寶資財。眾雜廣營。種種禮事。莫不辦具。復以種種。妙好瓔珞。莊嚴顯飾。瞿多彌身。即遣使將。五百婇女。圍遶迎入。宮內為妃。娛樂受於。五慾之樂。

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三


古文 古Cổ 文Văn
AAA      
  Quyển: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
Flag Counter